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动态>>海外生活>>正文内容

德国生活是不是很无聊

2020年04月17日
来源:知识人网整理
摘要:在德国遭遇的文化冲突不会马上来(德国人对老外有较高容忍度,但记住这个容忍度是有时效的),思乡的情绪也不会一上来就很浓(毕竟德国还是个新鲜地),跟德国的节奏一样,一切都会慢慢展开发酵。

  在德国遭遇的文化冲突不会马上来(德国人对老外有较高容忍度,但记住这个容忍度是有时效的),思乡的情绪也不会一上来就很浓(毕竟德国还是个新鲜地),跟德国的节奏一样,一切都会慢慢展开发酵。

  多数人的瓶颈出现在第3-5年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会有各种和国内生活的比较,以及对国内美好生活的回忆(记住最好的和最差的,人之常情),通常会开始怀疑自己来德国的正确性,以及考虑一些回国的可能,对德国生活的抱怨和对德国人德国文化的不满情绪会开始蔓延并不由自主流露出来。 你讨厌德国人的古板不变通,不喜欢德国人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天性,外出吃个中餐又贵又不地道,晚上一过8点除了酒吧就没有地方去了,冬天还要门前铲雪,购物一没听清就觉得德国人在对自己咆哮,天天到家还得自己干一堆家务和煮饭,如此等等等。。。。。。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和银行,学校招生办考试办,外办,邮局,公共交通,家庭医生打交道。说到底,多数人在这个阶段自以为大体了解德国这个国家了,但其实自身融入得也并不很好,由此就容易产生希望和实际的落差。另一个主要原因,来读书的中国人在这个阶段都处于尚未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黎明前黑暗中,无法避免负面想法。

  到了第7-9年,不少人毕业工作了,不少人拿到了长居,能坚持下来没有回去的,洋插队的能力也普遍得到了认可。随着对两国生活的比较更加深入,也会发现德国有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比如官僚风都有但德国制度完善流程都公示最后不会办不成事,大城市公共交通被中国甩开几条大马路但是有了自己的车那生活便利度真好(分布式城市设计,欧美其它国家通用),互联网的速度不快但除了浏览中国网页的内容其它信息获得都很顺畅,虽然税收高但是保险保障制度完善,生活的上限不高但是最低保障的下限比多数国家都高(美国中国在这方面是反面教材),对家庭/孩子/单亲家庭的政策倾斜很好,通过旅游交流了解了欧洲其它国家的情况相比感觉德国还不错。这个阶段,你会逐渐主动或被动跟德国民法BGB打交道,了解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会频繁和保险公司,税务局,税务师和律师打交道,逐渐清晰德国这个社会运行的系统内部,你大几率会因为干净的空气得上某种过敏,你会定期参加保险公司鼓励大家运动的活动,甚至加入几个你感兴趣的社团(滑雪,射击,骑马,高尔夫,滑翔伞都不贵)。反观国内的高速发展和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多活跃的行业都是在试错阶段完善还需要时间,加上不断高涨的房价,发现自己回国的路已经慢慢变成了壮士断臂之路。甚至你发现偶尔的几次回国度假,连吃了几顿馆子后居然开始觉得国内食物油腻味精多,想念德国干净原味的食材了,坐在拥挤繁忙的地铁中,你会怀念U-Bahn/S-Bahn上一个人霸占半个车厢的空旷安静。而软环境,国内的政治审查越来越严,互联网大数据对人们的行为跟踪和控制也越来越让人压抑,你胆战心惊害怕自己在微信的发言被监听,而国内的朋友早就不在微信里发表敏感言论了;德国电视台里面依然是无趣的新闻和拜仁风的连续剧,没事切换一下小米电视盒子就进入中国网剧模式了。(本文转自网络)